首页  党团建设  党建工作

我省高校“七○后”教授王强先进事迹在全国广受关注

发布时间:2012-12-17
浏览次数: 1724

  10月29日,《光明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盐城师范学院已故教师王强教授的长篇通讯《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七○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10月30日、31日,《光明日报》又相继刊发了《“七○后”教授王强的事迹在全国广受关注》、《王强精神的时代意义——访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教授》两篇采访报道,在全国高等教育界、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界引起了强烈反响,持续产生轰动效应。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宣部部长刘云山,中共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罗志军,中共江苏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王燕文等均作出重要批示,要求深入了解、大力宣传王强同志的先进事迹。
王强同志生前是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副院长,中共党员,1970年9月出生,1992年7月参加工作,2011年评为教授,2012年9月病逝。他毕生热爱党,忠诚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在马克思主义学习研究传播的道路上,始终孜孜以求,至死不渝。在从教的20年里,他始终以做好一个高校教师为己任,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鞠躬尽瘁,追求卓越,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研究和学科建设工作中,做出了卓越的业绩。2008年11月,王强同志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但是生病直至逝世的三年多内,他一直未放弃马克思主义研究和中国体彩网的学科建设,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并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该著作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对总结、宣传、学习王强同志的先进事迹高度关注,沈健厅长听取学院党委的汇报后立即要求厅有关处室负责人赶赴盐城,深入校园配合指导中国体彩网开展工作。当前,省委教育工委、省教育厅正会同省委宣传部按照中央和省委领导的批示要求,进一步认真收集、整理王强教授的先进事迹,积极组织好宣传报道,并研究在全省高校开展专门学习活动,为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和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推动江苏教育事业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近日,盐城师范学院党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开展学习王强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的通知》,全面部署学习王强先进事迹的活动。中国体彩网还召开了青年教师代表专题座谈会,组织了王强先进事迹报告团,在全校范围内进行宣讲。同时,中国体彩网的省级重点建设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已组织学术团队,继续王强同志承担的国家级课题研究,完成他的遗愿,以出色的工作业绩告慰王强同志。近期,中国体彩网还将组织专门研究小组,对王强教授的事迹和精神进行研究,挖掘王强精神的时代意义。

  

  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

——“七○后”教授王强的人生追求

2012102903:57来源:光明日报

   

  二○○九年八月六日,第一阶段化疗后,王强依然坚持在书房继续撰写《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资料照片

 “我希望你替我研究下去,我这儿的资料你用吧。”
  这是他临终前发出的一封短信。
  “贾老师,我还想写本书,如果我能活下去,我希望我们能合作,如果活不成,我希望你替我研究下去。”
  这是他临终前发出的另一封短信。
  留下这短信遗言的是王强,江苏省盐城师范学院经济法政学院教授。生前,他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遗言里提到的“贾老师”,是盐城师范学院老师贾后明。看到短信,贾后明泣不成声。
  王强病逝时,只有42岁,与病魔苦苦抗争4年,把工作延续到了生命的最后一刻。
  病榻上的王强常说:“我深爱着我们的党、我的研究方向,我现在还有时间,对我们学科建设还可以思考,我的知识不能带到棺材里去,得让它们传承和发展。人的生命是有限的,我要用活着的每一天努力工作。”
  就在前不久,他的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荣获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他的妻子孙卫芳抚摸着这本沉甸甸的书,难掩悲伤:“王强走得太仓促了,所以整本书有些粗糙,如果老天能再多给王强哪怕是10天时间,这本书还会更精彩。”
  王强,这位“70后”教授,用生命守望马克思主义阵地,诠释了一名共产党人追求真理、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的坚守。

一对对爱情和事业忠贞不渝的夫妻

翻开《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的后记,一行细腻的文字浮现在读者眼前:“我要特别感谢我的爱妻孙卫芳一年来为我奔走求医和精心照顾,并直接参与课题研究,与我合作撰写了部分章节的初稿。”
  这个从与记者见面开始,就克制着自己的感情,和大家安静交谈的女子,就是王强的爱人孙卫芳。
  “我们是徐师大88级的同班同学。”孙卫芳说这话时,神情像极了所有提及学生时代美好爱情便会甜蜜微笑的姑娘。“见他第一面,觉得踏实。”共同的人生理想让两个年轻人走到了一起。
  1992年大学毕业,当王强选择在高等教育相对落后的苏北执起教鞭时,孙卫芳果断放弃家乡已安排好的优越工作,毅然随他来到盐城。人生地不熟,白手共起家。20年的风风雨雨,夫妻俩相濡以沫不言苦和累,更是双双把青春托付给了教育事业。平日下班后的时光,夫妻俩大都是窝在书房看书。家中的书房,目所能及之处皆是中共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相关书籍,成百上千本,整整齐齐地摆放着。
  品茗论道览群书,心有神器济天下。王强喜欢喝着茶,端坐在书房,潜心思考和研究,常常是物我两忘。
  但是,这样的日子不幸被打断。2008年11月,王强被确诊患有恶性肿瘤。
  孙卫芳痛苦不堪,但她知道:只要他不倒,自己就不能倒!
  漫长的住院生活代替了原本温暖的家庭时光。为了完成丈夫编写《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的心愿,孙卫芳索性把电脑搬到病房,一边照顾爱人,一边把他更新的手稿输进电脑。
  所有来看望的人都吃惊于这张特殊的病床,看不到过多的生活用具和食品,几乎所有空间都让纸张、笔、电脑占据了。
  身体状况稍微好些时,王强便会要求妻子送他去中国体彩网,指导学生论文。
  王强头发脱落。一起生活了这么多年,妻子深知他十分注意自己的形象,总是跑遍大街小巷为他买回来各式各样的帽子。
  一天,已经不能发声的王强吃力地在手机上按下“笔”,孙卫芳把笔递到丈夫的右手边,却发现他的手不听使唤地拼命往左伸,她把笔塞在丈夫手里,转头奔出病房。这个坚强的女人再也无法控制内心的伤痛,失声痛哭。
  她明白,丈夫的癌细胞又扩散了。
  那天夜里,躺在病榻上的王强浑身插满管子,难受得死命咬住嘴唇。孙卫芳握着丈夫瘦骨嶙峋的手轻轻哼起大学时代俩人常听的歌。这个大男人哽咽着,眼角渗出泪水,湿热的泪珠滚落在孙卫芳的手掌上。
  从那以后,孙卫芳不分昼夜地扑在《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上,她坐在爱人的病床前,一遍遍梳理他的手稿,一心念想着出版之日尽快到来。
  凭着这份对学术和教育事业的忠诚和执著,终于,2010年8月,《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出版了。
  这本倾注了这对夫妻心血和生命的书,不仅丰富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劳资关系理论发展史,系统地勾勒出了马克思劳资关系理论中国化的发展脉络,而且拓宽和深化了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社会理论的研究范围。
  这本书通过对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劳资两利”政策的研究,展示了从和谐劳资关系角度增强构建和谐社会的历史厚重感和紧迫感,为解决当前私营企业的劳资纠纷与劳资冲突提供有益借鉴,对于协调各种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阶级、各阶层群众的积极性,共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正是其丰湛的理论价值和现实的实践价值,赢得了专家学者的充分肯定,顺利获得江苏省第十二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记者去采访时,孙卫芳手捧着这本沉甸甸的书,提及那段时光,反复叹息:“时间实在是太短了,如果能再多点时间,我们可以把这本书再仔细校对一下,内容会更精确。”

满腔对教育事业的“傻劲”与“钻劲”

仇春斌是王强的第一批学生中的一个,他至今记得第一次给自己讲课时的王强,面对讲台下的学生和听课教师,紧张得满头大汗。
  然而,就是这个起初上课会紧张的小伙子,从站上讲台的那一刻起,就把学生当成了自己的孩子。
  班里很多苏南的学生初入大学时吃不惯盐城的饭菜,王强便领着他们到自己家中,亲自下厨开伙一周,帮助他们调整饮食;1996年,王强的儿子一出生,他便兴奋地半夜骑着自行车去学生宿舍给班里的孩子们送糖;晚上,总能看到坐在教室最后一排的王老师和班里的学生一同上自习课;越是贫困的孩子,他越是疼爱,冬日里送去自己的棉衣,周末时备上一桌饭菜,即便学生毕业了,他依旧通过网络热情地指导学生写论文,询问他们的近况。
  学生总说:人生遇王强老师,足矣!能上王老师的课,简直是上辈子修来的福分。
  王强教的是公共政治理论课,他认为,这门课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教学生做人的道理,因此老师对学生要像父亲对孩子一样掏心掏肺。“本是一门看似枯燥的课,我要让学生知道它的价值。”在家里,王强总是认真地做好备课笔记,一遍遍地念到自己满意才停下;睡觉的时候,他的身体躺下了,可脑子仍在思考问题,一有灵感便立即起身,抓起小纸条就记下……王强上课深入浅出,激情洋溢,智慧风趣,风格独特,让他总能在各类教学竞赛和评比中崭露头角。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将公共政治理论课程的精髓渗透到学生内心,王强花了很多心思。大家都说王强老师的课堂板书,像是一篇结构严谨的学术论文,从标题的设定到要点的语言组织,对仗工整,读起来十分流畅。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只有小学老师才会给自己每次的作业加上批注,王强却一直在坚持。
  而在同事们眼里,王强“傻”得让人敬佩。
  他常说,“我们的学科,得要有一批人,才能迅速成长起来。”团队强大、满园芬芳,是他更大的期盼。同事向他寻求帮助时,他从不推辞。
  经济法政学院教师王志国请王强帮忙修改自己的博士论文。当王志国第二天打开电脑时,惊呆了:1点、2点、3点,邮箱里静静地躺着三封修改稿。“1点多,他把修改好的稿件发给了我;2点多,他竟没有睡,脑子里有了新的闪光点,便又爬起来给我发邮件;再后来,是3点多……”每提及此事,王志国都十分感动。
  王强风格独特、钻研深刻、成果丰富,多家单位想挖他,他却从未动心。2010年,中央编译局的专家来校交流,他们对王强的研究方向和独特的思考很感兴趣,想调他去北京。但王强婉言拒绝:“我就在这儿教书搞研究,不走!”经济法政学院院长刘德林至今都记得王强曾经的倔强。
  在王强的带领下,2008年10月,盐城师范学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获批江苏省重点学科;而王强也获得了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金和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的项目资助,实现了中国体彩网同类项目申报立项零的突破。
  2011年10月16日,王强第一次病危。学院党委书记成长春教授立刻赶往医院,处于半昏迷状态的王强用微弱的声音断断续续对他说的第一句话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掉了泪:“我现在还有时间,对我们学科建设还可以思考,科研必须围绕国家的课题来开展工作……”
  在生命弱如游丝的时刻,需要多么深厚的情感,多么执著的心志,才能让一个人做出这样的举动。而在坚强地度过了危险期,稍稍恢复后,王强又迫不及待地投身到此前由自己主持的国家级社科项目研究中。

魂牵梦萦的追求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王强的主要研究方向是中共党史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他认为,这些理论不能仅满足于小范围的讲授,更要努力实现大范围传播。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他魂牵梦萦的追求。
  化疗使他心力交瘁,可他说:“要是能上课我就上课,身体实在坚持不了,把研究的事交给我,动动脑筋还是可以的。”
  自2008年住院以来,他以惊人的毅力在《中共党史研究》、《党的文献》等专业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7篇,在中文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9篇,完成著作《中国共产党“劳资两利”政策研究》。
  “他从不图名利,就这样默默无闻地追求自己的理想,用一生致力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学习和传播,逐步成长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出色‘行者’与‘译者’。”成长春书记这样评价王强。
  党的十七大召开后,学院成立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大学生宣讲团,后来,为将党史、马克思主义理论等传播给更多的人,王强建议学院保留这支宣讲团。从2009年初成立至今,宣讲团走遍16个二级学院、走进无数社区和机关单位。
  枯燥的理论怎样才能被群众掌握?对这个难题,王强有自己的答案:“作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理论的传播者,切忌扮成‘传声筒’。我们要沉下身去,学好‘普通话’,说好‘家常话’。”
  宋敏老师至今都记得,那些日子,王强带着大家收集鲜活的案例、制作精致严谨的PPT,一遍遍修改学生的讲稿。为了让理论通俗易懂,王强还练就了一身基本功:与农民,他会唠种田补贴、邻里关系;与工人聊薪酬待遇、医疗保险;与干部说党建惠民、廉政建设……也正是撷取了这些点点滴滴,王强才能时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
  生病住院后的王强依然时刻关注着团队,每当看到学院网站上更新了团队动态,他都兴奋地给宣讲团的老师和学生送来鼓励和建议。
  2008年,学院申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这一省重点建设学科,当时学科组负责人并不是王强,但是组里的任何一位老师都无法否认:“没有他,就没有这一学科的成功批复!”
  在申报材料的准备过程中,王强细心至极,他总是将自己负责的板块认真完成后,琢磨整体的进度、一遍遍分析论证、查看材料,提出建设性意见。
  一天中午,潜伏已久的病魔悄悄发起了攻击。当时,同事们等他一起接待专家,左等右等,怎么也等不来。终于,王强迟迟出现了,依旧笑容灿烂。同事问怎么回事,他只轻描淡写:“刚才出血不止,现在不怎么出了。没事!”
  日历一张张翻过,省重点建设学科被正式批复成立的同时,病魔也在一点一点地侵蚀着王强的身体。在大家的反复催促下,直到11月份,王强才去医院做了检查,最终,确诊为恶性肿瘤。
  一个人的生命最无法承受的便是天灾人祸,当病痛如恶魔般吞噬和折磨着他,便是断绝了他所有生的希望。
  而在那一刻,王强一心想着的竟还是刚刚成立的学科。申报成功了,怎么去建设?怎么去规划?这些问题在他心里反反复复地思考着。他拒绝学院送他去省医院治疗的好意,“重点建设学科刚刚批下来,各项工作任务很重,我走不开。”
  当初的这门二级学科已发展到如今的一级学科——“马克思主义理论”,而这四年,也是王强与病魔顽强斗争的四年,更是他不顾病痛折磨参与学科建设的四年。
  学科组高汝伟老师常去医院与王强探讨工作,也因此,两人成为至交。高汝伟说:“每次我到医院,他期待的眼神和激动的神情,总让我忘了疲惫,浑身充满力量,面对他,我没有理由松懈。”
  一次交流中,高老师无意中说到研究工作缺乏诸多材料,他万万没想到,因长期住院治疗而生活拮据的王强,自掏腰包,偷偷买了很多有关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书籍送给学科组。
  2008年,7个学生;2009年,7个学生;2010年,7个学生;2011年,7个学生……病榻上的四年,王强的马克思主义教学生涯从未停止。
  201298,王强结束了生命的旅程。“学科建设方面,有了好的选题要集中往上报。关键是围绕方向,要有积累,我的体会是越走越深。”910,盐城师范学院博士生曹明在王强的追悼会上泣不成声,断断续续地念着94王强给他发的短信,“要物色几个有实力的人才,继续研究下去。”
  病榻上指导论文,治疗中完成书稿,这种超乎寻常的授课、立说,让师者的风范长久留存在学子的记忆深处,让学者的品格随着书香远播千里……